河源市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方案
河源市教育局对我市2022年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政策
进行了解读和工作部署
一起来关注一下
日前,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联合印发了《河源市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方案》。与去年相比,《方案》在招生计划与招生范围、录取资格、指标到校生降分政策、志愿批次设置等方面有所调整。
(一)将中职技工学校招生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统一安排部署中职学校从今年开始不得自行招生,公民办中职技工学校招生一律纳入招生平台管理方可取得学籍。中职学校招生不受本市地域限制,全市各县区初中毕业生均可自由选择市内中职学校和专业。中职学校原则上不招收外市考生。
(二)中考报名有新的规定
未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应往届毕业生,不得录取为高中阶段学校新生。中职学校招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必须统一在中招平台报名并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在C级(含C级)以上,填报了中职学校志愿,成绩达到各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录取分数线以上方可录取。招收的往届毕业生必须具有初中毕业学历以上适龄青年,由其本人到中职学校报名并通过中职学校的自主招生程序,统一在中招服务平台录取。
(三)有梯次的录取操作
1、根据考生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志愿依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2、由市县教育部门公布在首次录取工作中仍未录满计划的学校和专业名单,进行征集志愿补录;3、相关中职技工学校仍未录满计划的,由相关中职学校自行组织生源进行补录(必须参加中考及录入招生平台方可取得学籍)。
(四)指标到校生降分政策有调整
2022年,我市重点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指标分配到辖区初中学校的比例为50%。享受“指标到校”名额的学生必须是连续三年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具有就读学校三年完整学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往届初中毕业生不享受“指标到校”名额政策。
河源中学指标到校生根据各初中学校指标数和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在普通生录取分数线上降低50分录取;河源高级中学、县区重点高中指标到校生根据各初中学校指标数和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在普通生录取分数线上降低40分录取。
(五)部分重点高中面向全市招生计划有所增减
河源中学、河源高级中学面向五县招收实验班总人数从原来每所学校200人降至每校180人。东江中学面向全市的国防生招生计划由原来的100人增加至200人。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面向全市招收特长生计划有小幅增加,音乐生由原来的30名调整至40名,舞蹈生15名不变;美术生由原来的115名调整至165名,同时增加了传媒生40名,书法生15名不变。河源广赋创新学校面向全市招收国防生100名。
(六)志愿批次和顺序适当调整
1、民办普通高中往后调一个批次,公办面上高中往前调一个批次。如果考生志愿就读优质民办普通高中,而不想读公办面上高中,在志愿填报时不要填报面上公办高中志愿。
2、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技工学校五年制高级班的录取批次与民办普通高中为同一批次,是19选7平行志愿。3、拥有2所重点高中学校的市区、东源和紫金的正取生批次和指标到校生批次实行二选一志愿,考生注意填报风险。
(七)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有变化
1、设置普通高中录取两条最低控制分数线:以全市普通高中学校2022年总招生计划数为参考基准,结合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教育实际情况,由市教育局划定所有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两类考生(普通生和特长生)的最低控制录取分数线。特长生最低控制录取分数线原则上比普通生的最低控制分数线降低10%。
2、中职学校招生不设最低控制线,依据考生报考的相关专业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市教育局温馨提醒
市教育考试中心将适时印发
《河源市中考志愿填报指南》
指导考生根据个人志趣合理填报志愿
请考生在志愿填报前
充分了解各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信息
合理填报志愿
此外,我省日前下发的《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指出,严禁学校将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奥赛”成绩、社会艺术考级、特长评级等与招生录取挂钩。各地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各县区的公办普通高中应在相应区域内招生。普通高中学校除批准同意外,不得跨地市招生。同时,还发布了高中阶段招生录取“九个严禁”,有力规范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
【拓展延伸】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九个严禁”
● 严禁以任何形式提前组织招生、面试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
● 严禁普通高中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收集学生有关报读意愿以及个人相关信息;
● 严禁学校间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
● 严禁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揽生源;
● 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的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
● 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夺生源;
● 严禁招收已被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
● 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
● 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考“状元”和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