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十六中学2022年高中招生工作已全面启动,现就家长关注的热点信息整理解答如下,欢迎优秀考生报考十六中学(水荫校区)。
01
十六中2021级(水荫校区)招生总数是多少?在哪几批次录取招生?各批次招生计划人数是多少?
备注:
(1)2022级招生计划以教育行政部门最后公布为准;
(2)非穗籍招生人数31人,外区户籍(越秀、荔湾、海珠以外)46人;
(3)16中(水荫校区)与16中(本部、东湖校区)同一法人管理;
(4)校区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水荫一横路38号,距地铁六号线沙河顶站200米;
(5)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修校本部课程,跨校区上课;
(6)水荫校区教学管理模式与校本部相同,教师轮动教学,共享教师培训资源、教学资源,同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学科统考统改,个别特色课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校区特色有所差别。
02
报考十六中(水荫校区)的条件是什么?非广州户籍考生如何报考十六中(水荫校区)?
答:我市户籍应届毕业生、往届生、外地返穗生。
非广州户籍学生,须满足“两个有”(具有我市三年初中完整学籍、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持有在我市办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可报考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和学籍所在区属公办普通高中。此项工作目前已审核完毕。按相关规定,我校招非广州户籍学生占招生计划总人数10%。老三区的非户籍生相对较少,而16中(水荫校区)招收比例扩大,且按以往规律,今年录取分数可以参照2021年录取分数,考取较为容易。(去年随迁子女分数线是613)。随迁非户籍生可以大胆报考。
03
非越秀、海珠、荔湾三区(统称老三区)的学生报考十六中(水荫校区),录取分数是否有影响?
答:依据市招生政策,我校招收非越秀、海珠、荔湾三区(老三区)学生人数不超过招生总数的15%,即45人,经统计2021年水荫校区招收外区人数28人,未超过人数上限,外区生可大胆报考我校。
04
十六中(水荫校区)近几年高中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对今年分数线的预期?
预计今年的分数线610左右。
05
十六中2022级高一编班方案是怎么样的?
点击可查看大图
06
学校在应对新高考方面有何举措?
(1)国家课程紧扣高考改革方向,有效更新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保证高考成绩。校本课程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为学生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2)核心学科运用大数据分析,借力精准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3)生涯教育,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求发展。学校细致指导选科,用数据助推高考。
07
学校课程设置情况怎样?
课程设置:在国家课程基础上,高一高二将分别开设系列选修君武课程。
精品课程举例:
《日/德/法小语种课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分延伸计划课程,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派出师资开设。利用周末上课,高一、高二学生选修。目标: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基础性的语言、文化教育。
《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兴趣选择高考科目,选择大学专业领域;专业测试评估个人特质,专家引领分析潜能;走进高校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教师指导选科。
《研学课程》:目前与省博物馆、深圳大学、中山大学联合开设多条研学方向课程。利用高一寒暑假、高二寒假开设《梅关古道&丹霞山主题研学课程》《潮汕&南澳岛主题研学课程》《梅州&河源客家主题研学课程》,主推项目式学习,打通学科壁垒,提升学生搜集素材、逻辑分析、调查论证、批判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学生领袖力。采用行前铺垫基础知识,行中搜集采集数据,行后分析调研样本的模式,全面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高二开展“走进高校,体验创新”系列研学课程,为学生了解最新专业动向,选择大学做铺垫。
《美育课程》:美育课程,实现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以兴趣为驱动,通过课程开展,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学科核心素养,并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锻炼同学们的创作表达能力。通过课程参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明晰生涯规划方向,为学生多元化发展创造平台。
08
君武实验班师资配备如何?
答:君武实验班师资配置:配备优秀骨干教师(任课教师均具备多届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经历且成绩突出)。与多所高校携手共建,由高校定期派出教师参与课程实施。
09
十六中(水荫校区)有哪些学生社团组织和素质活动?
答:学校提出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的目标,鼓励学生高品位成长,全方位发展。我校学生社团活动丰富,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每月有专用时间提供给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组织有:篮球队、摄影社、音乐社、羽毛球社、文学社、编程社、模型社、美术社等社团,学校会根据学生需求增开新的社团。
素质教育异彩纷呈,每学年都组织举办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篮球赛、街舞社、模拟商品交易会、模拟招聘会、财商大赛等活动。
10
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有什么做法?
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我校从高一起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
(1)高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参加研究性学习论文、报告的撰写,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创新大赛。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教育部认可的竞赛,并争取获得名次。特别是对有学科特长的学生,量身定制学科竞赛冲击计划,提升五大学科竞赛参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推选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参与“广州市英才计划”,借力“双一流”高校实现人才培养。
(4)鼓励学生文学创作,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
(5)在学生社会实践一项中,联系多个活动点,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锻炼各方面能力。
(6)开拓学生视野,组织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科技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探论,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7)“驿路同游”、“小语种课程”等研修课程指导学生对某一研究领域进行相对深入的了解,同时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经历。
(8)开展辩论比赛,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应变能力。
(9)组织好各种体育活动,以体质健康测试为标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10)可以选修校本部课程,跨校区上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