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四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一所具有170年悠久历史的宁波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级中学。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源头、两条干流、三条支流”。“一个源头”是指美国长老会麦嘉缔1845年创办的崇信义塾,它是四中办学史上的最早源头,后几经曲折演变,于1912年发展成为崇信中学。“两条干流”,一条是美国浸礼会于1855年在西大街创办的私塾,于1912年发展成为浸会中学,1923年浸会中学与崇信中学合并成四明中学;另一条是英国循道公会于1860年在解放北路竹林巷创办的私塾,于1930年发展成为斐迪中学(当时已迁至江北泗洲塘)。1935年,经三方教会协议,四明中学和斐迪中学合并,取名浙东中学。1952年12月,市人民政府接管浙东中学,改名为宁波第四中学。“三条支流”,即1949年10月,益三中学并入;1964年宁波市劳动局技校并入;1965年江北初中并入,才汇合发展形成今天的宁波四中。2003年8月由江北新马路迁至江北姚江岸文教路新址,2008年7月宁波市教育结构重新布局,联丰中学并入宁波四中。
宁波第四中学为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是一所具有170年悠久历史的宁波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级中学。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宁波四中为社会培养出许多人才,其中不乏饱学之士、社会名流、科技精英、教坛名师、高级将领……有中科院院士谈家桢、孙儒泳,青岛大学原校长、航天轨道专家竺苗龙,教育部原副部长林汉达,监察部原副部长冯梯云,民革中央常委、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双博士学位获得者生物工程专家黄萌珥,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朱意达、徐舫艇。
学校位于文教路125号。校园占地60188.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730平方米,有1697.4平方米的体育馆,有3846平方米的图书馆、能容纳1500人就餐的食堂,还配有400米的田径场,有篮球场10个、排球场1个足球场1个。学校设施齐全,拥有校园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以逐步形成数字化校园,地理地貌园、天文气象园和生态园为我校所独有。学校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具有良好的寄宿条件。绿化覆盖率达45%,校园树木参天,绿草如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