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第二中学前身为创办于1941年9月18日的湖南省大刚中学,首任校长为毛健吾。毛健吾当时是抗日名报《大刚报》社长,所以将学校命名为“大刚中学”,寓意为“至大至刚”,初始校名为时任国民党中央教育部长陈果夫所题。大刚中学以毛健吾倡导的“健心救国”为办学宗旨,意为“强健心身、报国救愚”。学校成立之日选定在9月18日,是为了纪念“9•18”事变10周年,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护国”人才。
时光荏苒,沧桑变幻。衡南县第二中学几易其址,现坐落于衡南县车江街道万兴路,占地163亩,在校学生3700多名,有311名教职员工,为衡阳市示范性高中,衡阳市高中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校,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全国零犯罪学校”、“全国名优学校”等90余项荣誉称号。
风雨历程八十年,衡南县第二中学秉承“健心报国,立德树人”宗旨,为国家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其中有许多校友成为业界翘楚。据不完全统计,计有高级工程师1325名,高级经济师 972名,高级农艺师598人,中小学校长150余人,教授655人,党政军任职的正师(厅)级以上的干部有187人。原湖南省副省长王向天、原国防科工委地矿局局长左珍仲、原兰州军区司令员于国良、湖南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葛洪元、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现人民日报社副总编王一彪、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铁路GSM-R首席专家钟章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课程主讲教授魏后凯、人民日报广东分社社长陈伟光、湖南一师党委书记罗成翼等均毕业于衡南县第二中学。
办学思想
衡南二中始创宗旨是:健心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倡导的思想:忠诚、信实、笃学、博爱。1982年学校给学生提出行为规范:团结、守纪、勤奋、创新。1992提修改为:文明、守纪、勤奋、创新,之后将此做为衡南二中校训。1999年,在〈〈衡南二中五年工作总目标和发展的规划〉〉中,学校又提出“改革、实验、示范、高质量、有特色、创名校”、“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主,生以为成才为志”的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又将校训改为“忠”、“健”、“勤”、“信”。衡南二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校训严格规范师生的行为,学校工作高效实绩,称著湖南。衡南二中是农村中学,“不刻意个个拔尖,只求人人成材”,是她一以贯之的办学思想。
办学特色
在办学的过程中,呈现出三大特色:
有教无类,教育共享
衡南二中首任校长毛健吾提出,施教不分贫富,多给机会,让贫穷孩子受教育。1953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学校办校一直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几十年的办学中,校址几迁,校长数换,唯此思想不变:不考试排队,不排除差生;不喜富厌贫,不搞等第教育。学校建有“扶贫助学基金会”,衡南二中学生没有因贫穷而失学的。有特殊困难的,学校“扶贫助学基金会”解决一部分,师生临时捐资解决一部分。
授之以渔,个个成材
衡南二中教学,全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获得生存的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未来生活所需的能力。施教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础能力的训练,不搞高难度攻坚战术;注重教法点拔、学法指导,不袭用陈腐的教学模式。衡南二中学生走上社会,生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曾有“二中师范”之称,意为“学习知识全面,掌握技能多种”,广泛适应社会需要。
培训特长,发展个性
衡南二中不只注重考试科目的教学,同时注意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学校着力素质,要求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竞争、创造”,立志做“真人、能人、超前人”。学校素有“湘南体校”“飞行员乡”美称。1995年高考三个学生录取到北航;2003年高考音、体、美专业生录取到全国各高校31人。2004音、体、美考生专业成绩上线人数62人,其数量高于衡阳市所有重点中学。
成绩经验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衡南二中办学之初,奉行“文道统一”原则,坚持德育为先,把对人的心灵教育放在教育工作首位。学校建立多处“德育教育基地”,常年到部队、农村和厂矿接受艰苦创业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爱国富民教育;请老专家、名师给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与欣赏、高科技知识讲座。坚持周会训话制度,每周星期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学校领导、有关老师予以专题讲话。在每年寒暑假里,都要求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活动。
学校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针对头,办学措施有力,学生都能具有科学的头脑,成为社会上最优秀的分子,有的成为党政军的领导干部。原湖南省人民政府主管教育副省长王向天,1951年毕业于衡南二中初中部,广州军区党委常委、清远军区司令周祖震,1962年毕业高二班;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北京政法学院教授甘功仁,1963年毕业衡南二中高五班;李准创作的电影〈〈牧马人〉〉,主人公原型、国防科工委(核工业部)地矿局副局长左珍仲,1964年毕业于该校初四十七班;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于国良,1966年毕业于该校高九班,等等。初步统计在党军政部门任职的正师(厅)级以上干部有57 人。
净化校园,激励学生
衡南二中五易其址,选址都很特殊——深山幽谷,远距市镇。学校很少与社会发生纠葛,学生很少受染大漠风尘。学校一直注重人的环境净化和物的环境净化的结合。在人的环境方面,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者)有严格的要求:学要称师,德要为范。其次,对学校所有工作人员从严管理,言行举止不辱教育圣洁土地,让学生得到真善美的感悟。在物的环境方面,首先,利用天地优势,对所在地的山光水色、林石花草倍加爱护,让大自然的美增加学生的灵气;其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对学校的硬件建设,着眼长远,舍得花大钱。1995年学校第五次搬迁。校园为全新建筑,拥有资产1.1亿元。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风雨操场、学生公寓、校内宾馆都为时尚建筑,规格高、气势雄。以2004年5月作统计,生均占地面积37平方米,平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教师100%有成套住房,人均住房面积63平方米。校园绿化34%,闲地硬化率100%,2001年评为省级园林式单位。2001年5月湖南省教育电视台、衡阳市电视台同时作了《衡南二中进入全国农村中学百所校园》的报道。
提高质量,名牌兴校
衡南二中创校以来,质量为本,1949年以前为商人私办,学生来源广泛,不少外省学子到此就读(江西居多),这些学生大都成为部队、工矿骨干,少数走上国家领导岗位;1949 —— 1959年为民办公助,学生来源于衡阳地区各个县乡,主要是衡阳县、衡南县、长宁县,到此就读的大都是农家优秀子弟,他们为了寻找良师慕名而远行。1958年政府全面接管,学生来源主要是衡南县内。衡南二中为了成为全县教育龙头,广征教育贤才,组建一支湘南“叮当响”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清一色”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相当部分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北大、复旦、东北师大、厦大、中南民族学院)。教师功力厚,素质高,加之治学严谨,受教育者少有不成才的。1964年高考,毕业生48人,考取北大,被大专院校录取183人。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的连续14年,衡南二中高考上线人数、升学率稳居全县第一位;1991年至2003年为全县第二位。特别是飞行员招收,衡南二中为湖南省之最,1960年至1995年考取飞行学院的计33人。
20世纪末,学校高举“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旗帜,研教、研学、研考,立足本校,以课题研究带动教改,以教改促教育质量的提高。科学施教,贴心育人,学校取得全市瞩目的成绩,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好评,社会的肯定,家长的称誉。
截止到2003年,衡南二中送出的初中毕业生有5600人,高中毕业生有17600余人。正式考取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共2830人,考取研究生670人,博士生57人,博士后9人。1975高中毕业李小生获得博士后,被聘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1972年高中毕业生陆凤林,考取武汉体育学院,后为国家一级篮球运动员,被聘为教授,后赴美留学,现为美国体育研究会研究员。衡南二中不仅注重高考升学率,同时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长年有体育队、文艺队、美术组、科技发明组。男女排球队在衡阳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曾连续8届获得冠军(1985——1991),向省专业队输送男女排球运动员8人,男女篮球队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也曾夺冠。向省专业队输送男女运动员16人。文艺宣传队蜚声衡阳地区。20世纪70年代,足迹遍布衡南县各个乡镇,全县人民家喻户晓。学生在各项竞赛中获得较好名次。唐帅获2001年第十八届中学生物理奥赛全国二等奖。2001年学生参加环保科技实验活动获省二等奖,廖世民获得市中学生“三独”(独唱、独奏、独跳)第一名。2002年学生王元国获全国数学奥赛二等奖;2003年,学生谢志俊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三等奖;学生黄蓉获第二届“学英语”全国中小学英语听读能力竞赛一等奖;学生王伟英获“衡阳市青少年艺术节”中英双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衡阳市电视台、湖南省教育电视台等先后对衡南二中办学特色和经验作了追踪报道。1997年9月18日,值建校56周年之际,时任湖南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唐之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龙禹贤、湖南省省长助理长助理许云昭、湖南省教委主任胡冬煦在衡阳市市委书记颜永盛的陪同下,视察了衡南二中,对该校办学工作作了较高的评价。
2017年高考再传捷报,衡南二中本一、本二一次性上线306人(加上省外艺术类上线学生15人,共计321人),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6.5%;艺体类省内专业生文化、专业双上线28人,1名学生成功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