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潢川第一中学(简称潢川一中)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校训是"志远、品端、业精、体健。"
学校创建于1939年春,前身为私立"弋阳中学",1949年转为公办并更为现名。1978年被评为信阳市首批重点高中。1984年学校重新开设初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05年10月,被评定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目前学校有三个校区:其中校本部占地30亩,高中部校区、紫竹苑校区共占地364亩。初中部、高中部设有100多个教学班,在校生一万多人。学校教职工712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6人,省级名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及省级骨干教师3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近6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者126人。
学校确立了"以育人为核心,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学生首选学校"为目标,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健体、会合作、会生活"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坚持"普通教育、培优教育、特长教育"三管齐下,在"科学、民主、严谨、灵活"的教风和"勤奋、自主、博学"的学风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断提高,高考成绩连年优异。自2008年以来,本科上线人数每年都有新突破,各批次保有率也稳中有升。黄海龙、何宇、黄怡然、李红锦、王杰、熊诗语等同学先后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别是2013年,黄士菡、陈柯夫、余仕琦等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2014年,杨静同学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佳绩被北京大学录取。2015年,应届生王道烩一举夺得全市理科状元,潘洋洋取得全县文科第一名,王道烩、杨子浩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2016年,任中龙、潘洋洋同学分别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17年周加乐同学以全县理科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2018年郑博文同学以全县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20年张浩同学以737分(含40加分) 考入清华大学。潢川一中特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体、音、美特长生考入大学人数一直居全市首位。
潢川一中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德育上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的特点,德育工作认真落实"三个重点",坚持完善"三个常规",合力开好"三个大会",高度重视"三项实践",致力打造"实干、进取、团结、奉献"的校风。政教管理紧抓纪律、卫生、安全三个中心,实行安全班长制,同一楼层班主任互助制,首遇责任制等;认真落实班级日志,特殊时段值班,联合值班,卫生检查评比,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
2014年起,学校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了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总结、巩固的六位一体的教学流程。学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各种体育运动队、文艺活动小组、学科竞赛小组等,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精神。自1998年以来,潢川一中学生在国家及省市级学科竞赛、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比赛中,有50多人获得一等奖、冠军等荣誉,学校也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优秀组织奖和先进单位等表彰。
学校积极开展体育运动,落实"每天运动一小时"。上好"两操一课",长期坚持课间跑操。经常开展教职工体育运动,校队多次在全县篮球、乒乓球比赛中荣获冠军、团体第一名。
潢川一中是信阳市第一所主要依靠自主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学校,为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办大教育闯出了一条新路。学校的独特发展思路和成功实践带动了信阳市乃至更广范围高中教育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省市有关领导及省内外七十多所学校的同行先后来校调研、参观、考察。
多年来,潢川一中为摆脱办学条件差、生源基础薄弱的困境,进行不懈的努力,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形成"立足平凡讲实干、不甘平庸讲进取、互助友爱讲团结、甘为人梯讲奉献"的一中精神。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一中人奋力拼搏,突出德育,狠抓智育,重视体育,创建学习型单位,打造平安校园,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先后荣获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省教育科研基地、省实验室建设示范性学校、省文明学校、省园林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先进家长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信阳市普通高中教育先进单位、信阳市特色教育先进单位等三十多项荣誉称号。潢川一中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从狭巷中走出踏过坎坷,构架出一座素质教育的金桥,犹如一道气势磅磺的彩虹,成为豫南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潢川一中正以百倍的信心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学生首选学校"奋进!